炮的组词

炮的组词: 炮兵,炮火,炮烙,炮眼,炮灰,炮手,火炮,大炮,炮仗,炮弹

炮的组词和解释

1. 炮兵 [ pào bīng ]

陆军的一个装备火炮的兵种或者类似编制

网释炮兵又称地面炮兵、野战炮兵,是以火炮、火箭炮、反坦克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,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。一般设有领导指挥机关,编有部队、院校、科研机构。部队通常按师(旅)、团、营、连的序列编制,主要装备压制火炮、反坦克火炮、反坦克导弹和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等。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。

2. 炮火 [ pào huǒ ]

炮弹

网释炮火,指火炮射击或 指战场上发射的炮弹与炮弹爆炸后发出的火焰。

3. 炮烙 [ páo luò ]

古代烤肉用的铜格

网释

  • 炮烙亦称炮格。中国古代酷刑。殷纣王所创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曰:“于是纣乃重刑辟,有炮烙之法。”“炊炭其下,使罪人步其上”。《列女传》释日:“膏铜柱,下加之炭,令有罪者行焉,辄堕炭中,妲己笑,名曰炮烙之刑”。即堆炭架烧铜柱,令人行走其上,以致落火被焚身亡。

    4. 炮眼 [ pào yǎn ]

    装甲车上或工事上发射枪弹或炮弹的孔或槽

    网释炮眼是在被爆破体(如岩体或矿体)上钻凿的孔眼。用以装填炸药进行爆破。依其深度和直径的大小,可分浅眼、中深眼和深眼三类。炮眼的深度、直径、方向对爆破效果都有影响。

    5. 炮灰 [ pào huī ]

    比喻被迫去打仗送死的士兵

    网释炮灰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为pào huī,意思是是炮弹打出后留下的灰烬.,比喻为了团队利益而被牺牲的人。又称为''替死鬼''。

    6. 炮手 [ pào shǒu ]

    负责管理和使用火炮的士兵

    网释炮手是指专门负责炮弹发射之人。现形容麻雀桌上,运气背常出牌“点炮”输钱之人。

    7. 火炮 [ huǒ pào ]

    指鞭炮

    网释火炮,发明于中国,是指利用机械能、化学能(火药)、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,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,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,口径不小于20毫米(0.78英寸)的身管射击武器。

    8. 大炮 [ dà pào ]

    口径大的火炮

    网释大炮是指一种历史悠久的重型攻击武器。其威力不容小视。大炮也出现在了很多游戏中。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(以加农榴弹炮为例),炮身部由身管、炮尾、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。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,并使弹丸旋转(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)。炮尾用来盛装炮闩。炮闩用来闭锁炮膛、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。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,有的采用自动炮闩。

    9. 炮仗 [ pào zhàng ]

    爆竹

    网释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,劳动人民便用火烧竹子,使之爆裂发声,以驱逐瘟神。这当然是民俗传说,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。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,称谓从爆竹、爆竿、炮仗、编炮一直到鞭炮。

    10. 炮弹 [ pào dàn ]

    以炮来发射的弹药。由弹头、药筒、引信、发射药、底火等构成。依其用途可分为穿甲弹、爆破弹、燃烧弹、烟幕弹等

    网释炮弹是指口径在20mm以上,利用火炮发射,完成杀伤,爆破,侵彻及或其他战术目的作用的弹药。通常包括风帽、弹丸(战斗部)、引信、弹带、底火和药筒(内装发射药)等几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