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呕逆] 词的字数是 “2”,发音是 “ǒu nì”。
[呕逆] 词的注音是 “ㄡˇ ㄋ一ˋ”。
1.主治湿阻中焦,胸闷腹胀,腹痛呕逆,胸闷喘咳,肠胃积滞,脘腹胀满,大便秘结。
2.用于治疗寒呕逆,寒疝腹痛,肾虚腰痛,干、湿脚气等症。
3.藿香世代是护生草,其“芳香之气助脾胃,故藿香能止呕逆,进饮食”。
4.呕逆及人常呕吐,用水煎服之。
5.常兼见眩晕呕逆,胸满吐痰。
6.用于酒食过度,烦热面赤,呕逆少食。
7.用于脾虚气滞,脘闷呕逆,胎动不安。
8.治咳嗽吐血,口渴,胃虚呕逆。
9.胁痛,呕吐,吞酸,呕逆,黄疸,乳痈。
10.适宜于胃寒型呕吐、呕逆、胃疼等症。
11.用于热结便秘,胃胀胃痛,呕逆吞酸。
12.年来,积成肝郁,尝患呕逆。
13.治伤寒温毒发斑,呕逆。
14.呕逆除,食纳增,出血渐少。
15.治肺热咳嗽,痰多,呕逆,口渴。
呕逆[ǒu nì]
1气逆而产生呕吐的感觉
呕逆[ǒu nì]
1气逆而产生呕吐的感觉
引《金史·方伎传·张元素》:“头痛脉紧,呕逆不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九回:“瑜(周瑜)曰:‘心中呕逆,药不能下。’”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丙子九月,余患暑疟,早饮吕医药,至日昳,忽呕逆,头眩不止。”
呕逆[ǒu nì]
1气逆
引《三国演义·第四九回》:“瑜曰:『心中呕逆,药不能下。』”
1气逆
释呕逆,拼音ǒu nì,是指胃气上逆动膈,气逆上冲,出于喉间,呃呃连声,声短而频,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