乱头粗服

luàn tóu cū fú

“乱头粗服”词的概述

[乱头粗服] 词的字数是 “4”,年代是 “古代”。

[乱头粗服] 词的成语感情是 “中性”,成语频率是 “生僻”。

[乱头粗服] 词的结构是 “联合”,词性是 “成语”。

[乱头粗服] 词的发音是 “luàn tóu cū fú”,近义词是 “不修边幅,粗服乱头”。

[乱头粗服] 词的注音是 “ㄌㄨㄢˋ ㄊㄡˊ ㄘㄨ ㄈㄨˊ”。

“乱头粗服”词的例句

1.人物以形求神,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,虽乱头粗服,却矜持恬静。

2.他从古代陶俑中重新发现了自己,那看似乱头粗服,而实如明镜般真挚的艺术正是刘先生的本性,也更坚定了他创作的表达方式。

3.在傅抱石那乱头粗服的散锋笔法中有着极其严格的法度。

4.朱自清笔下的“乱头粗服”船娘早已成过往。

5.浙江省语言学会楹联研究会会长王翼奇说,“从诗学角度来讲,西溪是不打扮的苎萝溪边的西施,也把西溪比西子,乱头粗服浣纱时。

6.这些表现扬州“水文化”的“船娘”,“以乱头粗服,风趣天然为胜”,“撑船的姿势也很优美”。

7.皆所谓乱头粗服皆好也。

8.作品看似乱头粗服,随意涂抹,实则机锋处处。

9.欲揉让翁之吴带当风和缶老之乱头粗服为一体。

10.各体俱备,苍雄健深,微露乱头粗服之致,颢之所长。

11.落石奏刀似多师白石老人与当代来楚生,乱头粗服,而风采自见。

12.李方膺画梅苍劲浑古,乱头粗服,挥毫落纸墨痕新,几点梅花最可人。

13.其作品能纵能收,流畅中见朴厚,蕴精不露,刚柔得法,虚实相生,秀丽中带苍劲,深功力于乱头粗服间,其30年镌印不舍,硕果丰茂。

14.先生之印看似乱头粗服,信手凿来,实则每方印都是经反复推敲后方奏刀,疏密、参差、呼应、虚实等艺术手法,先生均用之娴熟。

15.浙江省语言学会楹联研究会会长王翼奇说,从诗学角度来讲,西溪是不打扮的苎萝溪边的西施,也把西溪比西子,乱头粗服浣纱时。

词语解释

乱头粗服[luàn tóu cū fú]

1形容不修仪容服饰

引证解释

乱头粗服[luàn tóu cū fú]

1形容不修仪容服饰

明 王彦泓 《个人》诗之一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冰心 《我的学生》:“自己是乱头粗服,孩子们也啼哭喧闹。”

国语辞典

乱头粗服[luàn tóu cū fú]

1比喻不刻意讲究章法而呈自然质朴之美的文艺作品。参见“粗服乱头”条

《清史稿·卷五〇三·艺术传二·梁同书传》:“乱头粗服非字也,求逸则野,求旧则拙,此处不可有半点名心在。”

网络解释

1比喻不刻意讲究章法而呈自然质朴之美的文艺作品。参见“粗服乱头”条

乱头粗服, luàn tóu cū fú,含义是形容不修仪容服饰。

外语翻译

英语翻译: tangled hair and coarse clothes

成语说明

解释: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出处:明 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造句:朱自清《扬州的夏日》:“据说以乱头粗服,风趣天然为胜。”用法:联合式;作宾语、补语、定语;形容不修仪容服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