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三脚猫] 词的字数是 “3”,年代是 “古代”。
[三脚猫] 词的成语感情是 “贬义”,成语频率是 “常用”。
[三脚猫] 词的结构是 “偏正”,近义词是 “半桶水”。
[三脚猫] 词的发音是 “sān jiǎo māo”,注音是 “ㄙㄢ ㄐ一ㄠˇ ㄇㄠ”。
1.世上没有全智全能者,他在此领域是高手,在彼领域未必是强项,或许只能充当“三脚猫”。
2.我喜欢玩"螳螂腿",我弟弟喜欢玩"恶虎掏心",我俩的三脚猫功夫真是半斤八两啊。
3.就这两招三脚猫的功夫还学人搞绑架,你他娘的真是活腻歪了,战争还没展开就草草收兵,真不过瘾。
4.他这点三脚猫功夫根本帮不上什么忙。
5.我的三脚猫功夫在海里展示得淋漓精致,但是不一会儿,我的脚就被水草缠住了,救生圈也向远方的自由奔去。
6.路上,我边走边玩,又说又笑应该高兴,可是,太阳公公太坏了,把我们晒得汗流浃背,一点儿也打不起精神,还好,乌云婆婆有个好心眼儿,把太阳遮住了,可是不知道太阳公公是什么时候练了一身三脚猫功夫,灵巧的躲开了,没办法,我们只能接受事实,继续前进。
7.我想:哼!你们怎么可能是我的对手,个个都是三脚猫功夫。
8.祖父曾是一名篾匠,会编织竹篮、草帽、凉席起初,他每天都要踏着三轮车,装着他的全部家当一个三脚猫板凳、一把篾刀、几根竹条,挨家挨户找生意做。
9.自从家中的其他动物知道我是一只三脚猫以后,谁也不愿意理会我,而且还经常欺负我,就连我那至亲至爱的妈妈也不再对我好了。
10.在很久很久以前,我跟随着小茉莉来到了假话国。在那里我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东西,如三脚猫、玉米大婶、西瓜博士
11.小茉莉、三脚猫、小香蕉,以及一些穷苦的朋友联合起来对付国王贾科蒙内一伙,同时也遇到了种种困难。
12.霍丽娜的高足,也不过如此,三脚猫,布老虎,纸灯笼,花枕头!
13.我是位中锋,但技术上属于三脚猫,根本不懂得怎样踢球,只能像无头苍蝇似的瞎转悠,这时球飞速赶来,只见是一名高个子男生踢得球,我也没多想,直接冲过去用脚铲,没想到,竟瞎猫碰死耗子似的铲到了脚,脑海一闪,想到自己不用踢球。
14.这下我全明白了,三脚猫是为了它的宝宝情愿自己饿肚子。
15.等小猫们吃饱喝足了,三脚猫这才开始舔着碗底仅剩的几根鱼骨头。
三脚猫[sān jiǎo māo]
1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
2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
三脚猫[sān jiǎo māo]
1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
引元 张鸣善 《水仙子·讥时》套曲:“説英雄谁是英雄?五眼鷄岐山鸣凤;两头蛇南阳卧龙;三脚猫渭水非(飞)熊。”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奇谑四·三脚猫》:“俗以事不尽善者,谓之三脚猫。嘉靖间,南京神乐观道士袁素居果有一枚,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。”清 钱谦益 《瞿元立传》:“无论学儒、学佛、学道,苟得其真,不妨唤作一家货,否则为三脚猫,终无用处。”鲁迅 《书信集·致章廷谦》:“但医生须得人,不可大意,随便令三脚猫郎中为之。”
2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
引沈从文 《边城》十:“翠翠自言自语说:‘人那么多,有什么三脚猫好看?’”
三脚猫[sān jiǎo māo]
1比喻技艺不精、不中用的人
引元·张鸣善〈水仙子·铺眉苫眼早三公〉曲:“说英雄谁是英雄,五眼鸡岐山鸣凤;两头蛇南阳卧龙;三脚猫渭水非熊。”
1比喻技艺不精、不中用的人
释“三脚猫”最早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《南村辍耕集》,指做事技艺不精,现今的意思是: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;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;形容水平不高,粗浅;形容蹩脚。
译英语翻译: 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(jack-of-all-trades)
成解释:指稀奇的事情。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。出处:元·张鸣善《水仙子·讥时》:“五眼鸡岐山鸣凤,两头蛇南阳卧龙,三脚猫渭水飞熊。”造句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一知半解叫做‘三脚猫’,年轻好胜的人,最讨厌这句话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