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先公后私] 词的字数是 “4”,年代是 “古代”。
[先公后私] 词的成语感情是 “中性”,成语频率是 “常用”。
[先公后私] 词的结构是 “联合”,词性是 “成语”。
[先公后私] 词的反义词是 “损公肥私”,近义词是 “公私分明”。
[先公后私] 词的发音是 “xiān gōng hòu sī”,注音是 “ㄒ一ㄢ ㄍㄨㄥ ㄏㄡˋ ㄙ”。
1.先公后私,幽州的公孙瓒一直在和外族蛮夷作战,我们不如去投靠他。
2.这种观念已经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,而奉献精神提倡人们先公后私、公而忘私、不斤斤计较报酬等。
3.先公后私,爹爹请稍等片时,等汤儿斩了死囚再叙。
4.看你这孩子说的,先公后私才是正理,你怕你爷爷就老糊涂了是吗?
5.还是先公后私,待办完了公事,再与丞相一叙旧情。
6.在物质利益上,能先人后己,先公后私,清正廉洁。
7.自己喜欢阅读当然也是好的现象,不过要做到先公后私,先人后己的精神。
8.先公后私,光明磊落。
9.奉献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:第一个层次,克己奉公、无私奉献;第二个层次,先人后己、先公后私;第三个层次,利己不损人、肥私不损公。
10.在公事与私事的关系上,要先公后私或以公灭私。
11.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,我们提倡以集体利益为重及先公后私、顾全大局的精神,反对损公肥私。
12.廉洁文化理念:公私分明,先公后私,公廉约己。
13.立志,无妨于决定做什么事业,只要存着一颗先人后己、先公后私,乃至于大公无私的精神。那么,无论在哪一个行业,都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。
14.先人后己,先公后私,先苦后甜;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15.所谓奉献应具备视别人的痛为自己的痛,视国家的难为自己的难,视世界的苦为自己的苦的大爱精神,同时还应做到先人后己,先公后私。
先公后私[xiān gōng hòu sī]
1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
先公后私[xiān gōng hòu sī]
1先处理公事然后才考虑私事
引《三国演义·第四三回》:“弟既事刘豫州,理宜先公后私。”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第三七出》:“待国事太平,我家事自行停当,先公后私,理当然也。”
1先处理公事然后才考虑私事
释先公后私是一个成语,读音是xiān gōng hòu sī,指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。
译英语翻译: put public interest before self-interest俄语翻译: стáвить 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интересы выше личных
成解释: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。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:“忧公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。”造句:卿先公后私,可谓大忠矣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)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处理公私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