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帖

fǎ tiè

“法帖”词的概述

[法帖] 词的字数是 “2”,发音是 “fǎ tiè”。

[法帖] 词的注音是 “ㄈㄚˇ ㄊ一ㄝˋ”。

“法帖”词的例句

1.看了兰亭法帖后,心窃喜之,自也舞文弄墨,模仿起来,虽不像,倒也自得其乐。

2.幸好,李磐的身上,有遮蔽法帖幻化的铠甲保护,没有受伤,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,李磐只有牢牢地护卫着自己的小白脸儿,拨打着可能袭击来的木杵。

3.整体格调便显得清素的房间中,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,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,并数十方宝砚、墨龙血磨;各色笔筒,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。

4.火影之鸣人忍法帖最新章节试阅。

5.于书法,我是外行,却也数度前往观瞻,拜领千年法帖透出的魏晋风度。

6.精镌刻,凡诸家法帖,镌石皆神肖。

7.孤不度德量力帖传为晋古法帖。

8.丛帖玉虹楼法帖等。

9.如淳化阁帖、三希堂法帖等。

10.尝聚古今名迹刻寄畅园法帖十卷。

11.法帖店,物色碑版文字。

12.尝画石竹,募勒人物,工篆刻,双钩法帖。

13.从故宫的历代名碑法帖、西安碑林、山东孔庙碑林中吸取营养、熔铸各家、取精用宏,使自己的行草独具风格。

14.他能自写、自刻仿三希堂法帖挂屏。

15.此外还观览了颜真卿、欧阳询的法帖,及收藏于道林寺欧阳询及沈传师的诗牌。

词语解释

法帖[fǎ tiè]

1名家书法的范本。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、信函

引证解释

法帖[fǎ tiè]

1名家书法的范本

宋 曹士冕 《法帖谱系·杂说上》:“太宗皇帝时,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,集为法帖十卷,鏤板而藏之。”明 张居正 《拟日讲仪注疏》:“或看字体法帖,随意写字一幅,不拘多少。”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《二王帖》:乃南宋丹阳许开所刻,世不多见,所传皆吴江重刻本也。前有右军、大令像,取诸法帖中二王书,鉤摹上石,而逐帖释文於后。”

2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、信函

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次早,清长老陞法座,押了法帖,委智深管菜园。”

国语辞典

法帖[fǎ tiè]

1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

《法帖谱系·杂说上·刘丞相私第本》:“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,复依仿前本,刻石十卷,以归私第。”《儒林外史·第五五回》:“他的字写的最好,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。”

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

《水浒传·第六回》:“清长老道:『好,好。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。』”

网络解释

1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

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。在纸张发明之前,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,称简牍或简书;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,称为帖。在造纸发明以后,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、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。

外语翻译

英语翻译: Model calligraphy

网站声明: 本站《法帖》由“深秋、知涼”网友提供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
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