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青蒿] 词的字数是 “2”,发音是 “qīng hāo”。
[青蒿] 词的注音是 “ㄑ一ㄥ ㄏㄠ”。
1.路边,一簇簇刚睡醒的青蒿,泛着嫩绿,暖春里摇曳。雨露沾湿不了它的叶片,因为,青蒿微笑着,而非哭泣。它满足于活着,哪怕是简简单单的活着。
2.1976年至1978年朞间,我们测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,开发出了更多的青蒿素衍生物。
3.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,是无数次的失败。她为了提取青蒿素,实验了191次才成功。为了知道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效果如何,她和实验组亲自服药尝试,她本人还因为服药过多导致肝中毒。
4.直到第191次实验,青蒿素被成功提取,这难道不是她在笨路上踏实前进所换来的吗?
5.中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,在诺贝尔奖还未公布前的是几十年时间内,她孤独地从事着她的工作,面对别人的不解,她拥抱孤独,坚持自我,终于提取了青蒿素,拯救了许多深受疟疾折磨的人。
6.可是后来我渐渐升入小学,由于农村的改造,小院也被随之拆除。在小区里,我再也不愿在水泥地玩耍,完全没有了我心中的泥土和那青蒿的味道。外婆还是相同的手艺,但油饼却再也没有了大自然的滋味。
7.郎平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,回国带领中国女排再次扬威国际赛场;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攻坚克难,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,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桂冠。
8.在翻阅中医古书时,屠呦呦偶然发现一句取青蒿有三,服以内用。
9.从古至今,为集体做过贡献的人数不胜数:有为他人利益牺牲自己的好榜样雷锋;有制造青蒿素,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。
10.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,突出贡献是创造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阳青蒿素。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,最终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。
11.不再使用牛耕,机器代替,致使人们减少了牛的放养,我回家后也不用再去放牛,到田间一走,到处都是青蒿般高的青草,绿绿的一片,让人心旷神怡。
12.麦哲伦发现了船只可以围绕地球航行,从此世界变得不再遥远;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,从此疟疾变成了小儿科。
13.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取得了辉煌成就。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,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
14.上天是公平的,只要努力过总会有回报,直到第191次试验,她终于成功的提取出了青蒿素,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,这时她的内心一定是无比兴奋的心跳也终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。
15.就是屠呦呦发现的能挽救数百万人性命的青蒿素。而且只靠她一个人的力量。
青蒿[qīng hāo]
1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叶互生,细裂如丝,有特殊气味。茎、叶可入药。嫩者可食。也叫“香蒿”
青蒿[qīng hāo]
1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叶互生,细裂如丝,有特殊气味。茎、叶可入药。嫩者可食。也叫“香蒿”
引唐 韩愈 《醉留东野》诗:“韩子稍姦黠,自慙青蒿倚长松。”宋 苏轼 《送范德孺》诗:“渐觉东风料峭寒,青蒿黄韭试春盘。”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神麯》:“凡造神麯所以入药……造者专用白麵,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,马蓼、苍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饼。”郭小川 《平炉王出钢记》诗:“天上的星星摆开溜,草原上的青蒿张开手。”
青蒿[qīng hāo]
1植物名。菊科艾属,多年生草本。初春时羽状分裂叶布地丛生,抽茎高三四尺,嫩者可食,秋日开淡黄色花,香气浓烈
1植物名。菊科艾属,多年生草本。初春时羽状分裂叶布地丛生,抽茎高三四尺,嫩者可食,秋日开淡黄色花,香气浓烈
释分布于中国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;朝鲜、日本、越南、缅甸、印度及尼泊尔等也有分布。常星散生于低海拔、湿润的河岸边砂地、山谷、林缘、路旁等,也见于滨海地区。青蒿药用价值很高,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。青蒿素主治疟疾、结核病潮热,治中暑、皮肤瘙痒、荨麻疹、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。全草入药,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。青蒿作物粗生易管,生长期短,投资少,收益快。(概述图参考来源:中国自然标本馆)青蒿(学名: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.-Ham. ex Roxb. Hort. Beng. )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植株有香气。主根单一,垂茎单生,高可达150厘米,上部多分枝,下部稍木质化,叶片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,无毛;裂片长圆形,基部楔形,叶柄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;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,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,外层总苞片狭小,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背面绿色,无毛,花序托球形;花淡黄色;花冠狭管状,花柱伸出花冠管外,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。6-9月开花结果。
译德语翻译: Artemisia carvifolia (Eig, Bio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