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冉

rǎn rǎn

“冉冉”词的概述

[冉冉] 词的字数是 “2”,词语组合是 “AA”。

[冉冉] 词的发音是 “rǎn rǎn”,词性是 “形容词”。

[冉冉] 词的注音是 “ㄖㄢˇ ㄖㄢˇ”。

“冉冉”词的例句

1.轮红日从风平浪静的海面冉冉升起。

2.向冉冉升起的国旗行军礼。

3.登上高阁,凭栏远眺,天高地迥,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。

4.为人洁白兮,鬑鬑颇有须,盈盈公府步,冉冉府中趋。

5.那血红的五星红旗也冉冉升起,在蓝天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耀眼。

6.脚下是幽深的山谷,不时还有一股股白雾从底下冉冉升起。

7.老师犹豫了一下:果真如此的话,那就让冉冉试试吧。

8.灯火阑珊,华灯初起,地平线上,一轮新月冉冉升起。

9.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,让每个人民的心纷纷跳动

10.没多久,一轮金黄色的太阳便从海平线上冉冉升起,薄雾慢慢散去。

11.可能由于第一次看日出,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太阳冉冉升起。

12.烟花冉冉升起,然后像流星一样,闪了几下,就不见了。

13.月再明,冉冉升起,共望今朝,只愿你们青春依旧

14.它们忽而向左漂移,忽而向右猛扑,一会儿猛射直下,一会儿冉冉升起。

15.袅袅烟雾与冉冉檀香的重合是朦胧,迷离的眼神和飘飞的思绪亦朦胧。

词语解释

冉冉[rǎn rǎn]

1渐进地

盈盈公府步,冉冉府中趋。——古乐府《陌上桑》

英:gradually;

2慢慢地

冉冉上升。

英:slowly;

3柔软下垂的样子

柔条纷冉冉,落叶何翩翩。——曹植《美女篇》

英:tenderly and droopingly;

引证解释

冉冉[rǎn rǎn]

1渐进貌。形容时光渐渐流逝

《文选·屈原<离骚>》:“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脩名之不立。”吕向 注:“冉冉,渐渐也。”三国 魏 吴质 《答魏太子笺》:“日月冉冉,岁不我与。”宋 张孝祥 《忆秦娥》词:“年华冉冉惊离索,惊离索,倩春留住,莫教摇落。”明 何景明 《短歌行》:“冉冉秋序,肃肃霜露,蓄我旨酒,召我亲故。”

2渐进貌。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

晋 葛洪 《神仙传·栾巴》:“﹝巴﹞即平坐却入壁中去,冉冉如云气之状,须臾失巴所在。”宋 邵伯温 《闻见前录》卷十三:“有大蛇冉冉而至,草木皆披靡。”郁达夫 《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》诗:“冉冉浮云日影黄,维摩病后气凋丧。”

3柔弱下垂貌

三国 魏 曹植 《美女篇》:“柔条纷冉冉,叶落何翩翩。”宋 梅尧臣 《和永叔晋祠》:“晋人须识汉史美,冉冉青髯似緑蒲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定睛看时,只见烈日炎炎,芭蕉冉冉。”

4形容柔媚美好

汉 蔡邕 《青衣赋》:“叹兹窈窕,生于卑微……脩长冉冉,硕人其頎。”清 冒襄 《影梅庵忆语》卷二:“其人淡而韵,盈盈冉冉。”

5迷离貌

宋 范成大 《秋日杂兴》诗之二:“西山在何许?冉冉紫翠间。”谢无量 《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》:“箩村深冉冉,桃涧碧娟娟。”

6缠绵貌

唐 刘长卿 《送孔巢父赴河南军》诗:“边心冉冉乡人絶,寒色青青战马多。”宋 张孝祥 《虞美人·别立之》词:“重湖风月,九秋天气,冉冉清愁如织。”明 顾起元 《客座赘语·乡正》:“通判陈公钢愷悌宜民,死无餘藏,而故民怀思冉冉。”

7匆忙貌

南朝 梁 何逊 《聊作百一体》:“生途稍冉冉,逝水日滔滔。”宋 王安石 《江南》诗:“冉冉欲何补,纷纷为此劳。”宋 叶适 《吴参议挽歌词》:“冉冉试百巧,栖栖终一丘。”

8光亮闪动貌

唐 元稹 《会真诗三十韵》:“华光犹冉冉,旭日渐曈曈。”唐 温庭筠 《偶题》诗:“画明金冉冉,筝语玉纤纤。”宋 黄机 《喜迁莺》词:“冉冉波光,辉辉烟影,空翠溼霑襟袖。”

国语辞典

冉冉[rǎn rǎn]

1缓慢行进的样子

《楚辞·屈原·离骚》:“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修名之不立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卷四·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忽见月影下,一青衣冉冉而来。”

2柔弱下垂的样子

《文选·古诗十九首·冉冉孤生竹》:“冉冉孤生竹,结根泰山阿。”《文选·曹植·美女篇》:“柔条纷冉冉,叶落何翩翩。”

3浓密迷漫的样子
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·第二本·第一折》:“耳边厢金鼓连天振,征云冉冉,土雨纷纷。”明·王夫之〈玉楼春·娟娟片月涵秋影〉词:“绿云冉冉粉初匀,玉露泠泠香自省。”

网络解释

1浓密迷漫的样子

冉冉,作副词用,本意为渐进地、慢慢地、缓慢地,也可以形容毛、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。现在书本上见到的“冉”字,除了用作姓,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太阳“冉冉”升起。“暮云冉冉”暮云句中的“冉冉”,就是傍晚的云霞的缓慢飘飞样子

外语翻译

英语翻译: gradually, slowly, softly drooping (branches, hair)​德语翻译: allmählich法语翻译: lent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