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擒七纵

qī qín qī zòng

“七擒七纵”词的概述

[七擒七纵] 词的字数是 “4”,词语组合是 “ABAC”。

[七擒七纵] 词的年代是 “古代”,成语感情是 “中性”。

[七擒七纵] 词的成语频率是 “常用”,结构是 “联合”。

[七擒七纵] 词的词性是 “成语”,近义词是 “七纵七擒”。

[七擒七纵] 词的发音是 “qī qín qī zòng”,注音是 “ㄑ一 ㄑ一ㄣˊ ㄑ一 ㄗㄨㄥˋ”。

“七擒七纵”词的例句

1.诸葛亮七擒七纵,孟获心悦诚服;蔺相如忍让宽容,廉颇负荆请罪……海纳百川容量大,壁立千仞气节高。

2.七擒七纵,有胆有识。

3.建兴三年,诸葛亮南征,他被七擒七纵,心悦诚服。

4.云南的历史名人有个叫孟获的,被诸葛亮七擒七纵。

5.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,在这巫水之滨留下了不少遗址和故事。

6.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史实被世人传为千古佳话。

7.于是,他想到了火烧藤甲兵,造就了七擒七纵孟获的三国佳话。

8.诸葛亮的忠肝义胆让我着实佩服。为报刘备知遇之恩,他鞠躬尽瘁,六出祁山,七擒七纵孟获,对扶不起的阿斗绝无二心,是所有丞相的典范。这种知恩图报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。

9.七擒七纵收孟获,他看到了外族对蜀的反对;大意失荆州,云长逝战场,他看到国内形势的严峻;白帝城托孤,新主无能,他看到蜀暗淡的前途。

10.无论是草船借箭、火烧五丈原,七擒七纵孟获,还是赤壁之战,当中显露诸葛亮的智慧是旷古至今的,我想诸葛亮也是用自己的智慧谱写了历史的经典,更是历史记录者记录水平的高超,能够将历史的战争与外交场面记录得那么传神。

11.草船借箭,水上火攻,空城妙计,七擒七纵,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;赏罚分明,唯贤是举展现了他开明的政治风范然出师未捷,七十盏长眠灯保不住他,他也保不住蜀汉。

12.孔明是谁?三国时朞的战略家隆中对,火烧赤壁,助刘玄德定三国之势,七擒七纵孟获,人称卧龙先生可惜呀可惜!终究有心杀戒,无力回天啊!

13.我可不想像诸葛亮,七擒七纵,况且它并无悔改之心,还是送给当兽医的姑父吧!

14.七擒七纵:三国时,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

15.诸葛亮擒住孟获后,没有选择强制使其服从,而是七擒七纵,最终使孟获主动投降。

词语解释

七擒七纵[qī qín qī zòng]

1三国时诸葛亮出兵今云南省北部,把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心服,不再与蜀交兵。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

昔诸葛武侯七擒孟获,但服其心,不服其力。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
英:to winover by tactics;

引证解释

七擒七纵[qī qín qī zòng]

1同“七纵七禽”

元 无名氏 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“你便要一衝一撞,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回:“孟获垂泪言曰:‘七擒七纵,自古未尝有也。吾虽化外之人,颇知礼义,直如此无羞耻乎?’”清 魏源 《寰海》诗:“七擒七纵谈何易,三覆三翻局愈奇。”

国语辞典

七擒七纵[qī qín qī zòng]

1诸葛亮征南夷,七次生擒酋长孟获,七次释放,使之心悦诚服,不复背叛。见《三国志·卷三五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。后比喻善用策略,使对方诚服

元·季子安〈粉蝶儿·这些时套·剔银灯〉曲:“俏冤家风流万种,他也待学七擒七纵,把我似勤儿般推磨相调弄。”

网络解释

1诸葛亮征南夷,七次生擒酋长孟获,七次释放,使之心悦诚服,不复背叛。见《三国志·卷三五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。后比喻善用策略,使对方诚服

七擒七纵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qī qín qī zòng,意思是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。

外语翻译

英语翻译: to winover by tactics(catch and release seven times)

成语说明

解释:三国时,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》:“亮率众南征,其秋悉平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笑,纵使更战,七纵七擒,而亮犹遣获。”造句:那敬德鞭无虚举,举无不中。你便要一冲一撞,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。(元 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)用法:联合式;作分句、状语;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

七擒七纵的近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