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信而有征] 词的字数是 “4”,年代是 “古代”。
[信而有征] 词的成语感情是 “褒义”,成语频率是 “常用”。
[信而有征] 词的结构是 “紧缩”,词性是 “成语”。
[信而有征] 词的发音是 “xìn ér yǒu zhēng”,反义词是 “捕风捉影,无凭无据”。
[信而有征] 词的近义词是 “千真万确,有凭有据”,注音是 “ㄒ一ㄣˋ ㄦˊ 一ㄡˇ ㄓㄥ”。
1.观隋室之存亡,斯言信而有征矣!唐人李商隐有诗叹曰: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
2.三世之事,信而有征,家世归心,勿轻慢也。
3.……观隋室之存亡,斯言信而有征矣!
4.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。
5.先生之言,信而有征。
6.三覆之慎,必欲使信而有征。
7.如弦氏之归,则近信而有征者。
8.观隋室之亡存,斯言信而有征矣。
9.所述事状信而有征,卓然可传于后世。
10.当众声明,见得我的话,是信而有征的。
11.编纂虽不及屠详,而采集要信而有征。
12.朱运德律师的执业铭训:厚德载物、信而有征。
13.西人谓心有病可以累肺作喘,此说诚信而有征。
14.书中对一些重要史实,进行了必要的考订,史料准确,信而有征。
15.说,主要描述了因诸般恶行而遭受的报应,用以强调佛教冤报论信而有征。
信而有征[xìn ér yǒu zhēng]
1真实而有依据
信而有征[xìn ér yǒu zhēng]
1真实而有依据
引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:“君子之言,信而有徵,故怨远於其身。”汉 蔡邕 《王子乔碑》:“稽古老之言,感精瑞之应,咨访其验,信而有徵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〇三引 五代 范质 《玉堂闲话·王仁裕》:“其年中春,晋帝果幸於梁汴,石渠金马,移在雪宫,迄今十三年矣。索索之兆,信而有徵。”清 戴名世 《王氏墓表》:“亦士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,盖信而有徵也。”
信而有征[xìn ér yǒu zhēng]
1确实而有证据
引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:“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,故怨远于其身。”唐·杨烱〈从弟去盈墓志铭〉:“积善余庆,信而有征。”
1确实而有证据
释“信而有征”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《左传》,意思是真实而又有证据。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译英语翻译: borne out by evidence(be reliable and borne out by evidence)
成解释: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。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八年》:“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,故怨远于其身。”造句:称多则吾岂敢,言拙信而有征。(晋 潘岳《闲居赋》)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